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飞船内部设计稳步推进时,孙岚和赵阳深知,完善的后勤保障是星际探索成功的关键支撑。
他们齐聚在后勤保障规划室,对着巨大的屏幕和堆满桌面的资料,开始为飞船的长期星际探索规划后勤保障工作。
孙岚率先发言,她的眼神中透着专业与专注:“食物供应是重中之重。
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,我们必须确保食物的可持续供应,满足队员们的营养需求。”
说着,她在屏幕上调出了一份详细的食物种植和储备方案。
“我计划在飞船上建立多个种植舱,采用无土栽培和水培技术,种植各种蔬菜、水果和粮食作物。
像生菜、番茄、小麦这些作物,生长周期相对较短,能为我们提供持续的新鲜食物。”
孙岚一边指着屏幕上的种植舱设计图,一边解释道,“同时,我们还要储备足够的脱水食品和罐头食品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植故障或紧急情况。”
赵阳认真倾听着孙岚的计划,不时点头表示赞同。
等孙岚说完,他接着说道:“除了食物,物资管理和分配也至关重要。
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制度,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。”
赵阳拿出一份物资管理和分配制度草案,“我打算对飞船上的物资进行分类管理,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划分优先级。
对于消耗量大的物资,如燃料、氧气,要重点监控,确保储备充足;
对于一些非必要物资,则要严格控制数量,避免占用过多空间和资源。”
在讨论过程中,他们发现食物种植和物资储备面临着空间和能源的双重限制。
飞船的空间有限,种植舱不能无限扩大,而能源供应也必须优先保障飞船的核心系统运行。
孙岚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,提出:“我们可以研发一种新型的紧凑型种植设备,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多层种植,这样既能增加种植面积,又能节省空间。
同时,优化种植舱的能源利用效率,采用节能型照明和灌溉系统,减少能源消耗。”
赵阳对此表示认可,并补充道:“在物资储备方面,我们要选用轻量化、高能量密度的物资。
比如,新型的燃料电池,体积小、能量大,能有效减少燃料储备空间。
而且,我们可以对一些物资进行模块化设计,方便在飞船上进行组装和拆卸,提高空间利用率。”
两人还考虑到了物资的循环利用问题。孙岚说道:“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物资循环系统,将食物残渣、废弃材料等进行回收处理,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。
比如,食物残渣可以作为种植舱的肥料,废弃的金属材料可以重新加工成零件。
这样不仅能减少物资的浪费,还能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。”
赵阳在一旁记录着孙岚的想法,同时说道:“这就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物资回收和处理流程,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。
而且,要对队员进行培训,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物资循环利用习惯。”
随着讨论的深入,他们还规划了医疗物资的储备和管理。
孙岚表示:“医疗物资必须充足且种类齐全,要根据队员的健康状况和可能遇到的宇宙环境伤病,储备相应的药品和医疗器械。
同时,定期对医疗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,确保其有效性。”
赵阳点头同意,并强调:“医疗物资的管理要严格规范,设立专门的医疗物资储存区,按照药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存放,便于快速取用。”
经过数小时的讨论和规划,孙岚和赵阳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方案。
这份方案涵盖了食物供应、物资管理、能源利用、物资循环和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,为飞船的长期星际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。
看着桌上的规划方案,孙岚和赵阳都感到一种成就感。
他们深知,这份方案是星际探索成功的重要保障,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们还将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,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经得起考验。
而后勤保障规划的完成,也让整个星际探索团队更加安心,大家都期待着在完善的后勤支持下,开启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太阳系探索之旅。